谨防紫外线消毒导致的意外伤害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大家都高度重视物品和环境的病毒消杀工作。在多种消毒方式中,紫外线(紫外辐射)消毒因具备效率高、效果好、无味无残留等特点,受到很多医疗机构、隔离场所和家庭的青睐。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正确使用紫外线灯消毒,避免使用不当导致意外伤害。

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说,紫外线本质是波长在100-400纳米的电磁波。适量紫外线对健康有积极作用,如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产生骨骼发育必需的维生素D,紫外线还能够杀灭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但过度的紫外线暴露则对机体有害。波长为250-320纳米的紫外线可被角膜和结膜上皮大量吸收,一般经过6-8小时的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即电光性眼炎),轻者表现为双眼异物感、轻度畏光不适;重者有眼睛烧灼感或剧痛,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长期接触还可诱发白内障。波长为297纳米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可引起皮肤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长期暴露可导致皮肤皱缩、老化,严重的可诱发皮肤癌。

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应正确使用紫外线消毒以避免健康损害。

1.紫外线灯的开关宜独立设置并明显标记,防止误操作。家庭中尤应防止儿童误开启。

2.使用紫外线灯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开启光源后要及时离开并采取关闭房门、设置警示标识等方式防止人员误入。因工作需要必须接触紫外线的操作人员应做好防护。

3.紫外线灯消毒期间会产生臭氧,如果浓度过高可能会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呼吸道病变,因此在紫外线灯消毒结束后通风30-60分钟更稳妥。

电光性皮炎、电光性眼炎和白内障均为我国法定职业病。劳动者因工作原因接触紫外线导致上述疾病的,应及时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诊断职业病。

0.1535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