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幸福过新年 | 小心隐藏在冰箱中的“健康杀手”


春节即将到来,家家置办了多种年货,冰箱里放满了鱼、肉、蛋等食物。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冰箱中的环境虽不适合大多数细菌生长,但仍有部分细菌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冰箱里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是由食物等“带”进去的,主要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和志贺氏菌等。今天我们就重点介绍两种冰箱里的“有害菌”,帮助大家远离食源性疾病。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常见的污染食品为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水产制品等。它可通过不洁食物传播,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疾病发生。健康成人感染李斯特氏菌,由于其免疫系统健全,发病症状一般较轻,主要为发热、肌肉酸疼、恶心、呕吐等。如果是新生儿、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感染李斯特氏菌的话,可能会入侵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引起严重的脑膜炎和败血症。其中,孕妇感染李斯特氏菌后,其本人只会表现出轻微感冒症状,但却能引起胎儿感染,甚至流产等严重后果。

李斯特氏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对环境要求不高,在0℃~45℃且低营养环境下都可生存,对碱和盐抵抗力强。但其不耐高温,食物的中心温度达70℃以上,持续5分钟即可将其杀死。

沙门氏菌

该菌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常常污染肉、蛋、奶等食品。由于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因此,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从其表面几乎无法看出变化,一旦食用这种食物,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重者可能脱水、休克,甚者还可能使儿童及免疫力低的人得败血症。

沙门氏菌同样不耐高温,食物的中心温度达70℃以上,持续5分钟也可达到杀灭沙门氏菌的效果。

温馨提示

冰箱不是保存食物的“万能箱”,其仅提供低温环境,令大多数微生物繁殖速度减缓而已。市民朋友需要合理摆放冰箱内部的食物,生熟要分离,避免交叉污染;定期清理冰箱,用75%酒精消毒冰箱表面及缝隙,从根源上减少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同时应该将食物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菜肴再次加热要热透;新鲜蔬果要清洗干净;餐具清洁要仔细。

0.3004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