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热出来的“暖气病”
本文分类:健康早知道 浏览次数:1144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1-12-03 14:32:38
随着冬季的来临,烟台已经正式进入供暖季。居民家中温度显著增高,办公场所、商场、超市、影院等也都开启了空调或暖气模式。室内虽然暖意融融,但由于通风换气次数的减少,会使室内空气急速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皮肤发紧、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暖气病的侵袭呢?
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
只要做好“三控”措施,
就能远离“暖气病”。
一、控通风
供暖以后,长期紧闭门窗取暖不科学。因为空气不流通,会使室内空气急速干燥,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出现舌干口燥、嗓子肿痒、甚至是鼻子出血、头脑发晕、内心烦躁等一些毛病。另外,室内长时间高温、不开窗,会给细菌、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正确的做法是在暖气开放以后,每天开窗通风换气至少2至3次,每次半小时,这样室内才能及时进行新鲜空气的交换,降低室内病菌滋生的机会。
二、控湿度
冬天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湿度50%-60%为宜。除了用加湿器或在床前摆盆水加湿外,建议在室内养些绿萝、吊兰、常春藤等绿色植物。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有助于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能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加湿器需要每周定期清洗,避免滋生细菌引发疾病。
三、控水分
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每天需要饮用1.5至2升水,保证人体不缺水。现在很多人平时饮水较少,如果不改掉这个坏习惯,身体机能就会受影响。每天除喝水外,选择一些果蔬和不咸的汤粥,补水效果都不错。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蕃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另外,日常饮食讲究的也是干稀搭配,每天摄入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