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校食品安全,谨防食源性疾病
本文分类:健康早知道 浏览次数:1347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1-12-02 14:19:25
近期,河南封丘“学生餐后呕吐,校长痛哭”一事备受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学校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事发当日,共有30余名同学食用午餐以后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经专业人员调查以及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定该事件为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下面就由烟台市疾控中心食卫专家给大家普及一下食源性疾病的相关问题。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性质的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地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食源性疾病都是以食品或水源为载体进入人体,从而引发疾病。
2.各病例间存在同一食物饮食史,发病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一致,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流行停止。
3.潜伏期较短,最快十几分钟即可发病。
4.通常的临床特征是中毒或感染性疾病表现,以胃肠道的症状为主,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5.病程相对较短,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较好;部分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学校食品安全与否,关系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维护校园食品安全应遵循以下五个要点:
1. 保持清洁:餐具、砧板等要及时清洁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减少“病从口入”。
2. 生熟要分离: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刀菜板等,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3. 食物要完全煮熟煮透:食物要彻底做熟;生吃水果要洗净;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
4. 在安全温度下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 确保所用食物原料及水源清洁无污染: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挑选新鲜、有益健康的食物。
此外,如果在进食过程中发现食物有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若发生食源性疾病,请及时就医并保存好可疑食物样品、呕吐物等,以备调查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