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前移,筑牢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患者主动发现的第一道屏障
本文分类:健康早知道 浏览次数:1483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1-11-10 09:55:53
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2015年后全球结核病战略”,其目标是到2035年将全球结核病发病率降低至10/10万以下。
2015年后全球结核病战略—终止结核病目标(END TB)
愿景 | 一个没有结核病的世界,结核病不再导致死亡、疾病和痛苦 |
总目标 | 终止全球结核病流行 |
2035年目标 | 1.结核病死亡率降低95%(相比2015年) 2.结核病发病率降低90%(相比2015年) 3.没有因结核病而造成灾难性支出的家庭 |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起人们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度关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再次证明,对于传染性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法宝。
肺结核同样是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多年来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均排在第二位,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将“健康中国”纳入中国特色的民生体系,并将结核病防控纳入健康中国行动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核病传播,我们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的“终止结核病”目标将难以如期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也将难以达成。
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因症就诊的患者中,约10%的结核病患者首诊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约90%的结核病患者首诊在综合性医疗机构。
综合医疗机构是结核病患者发现的第一道关口。
综合医疗机构需建立和完善肺结核患者发现、登记报告和转诊的工作规范,同时要积极开展相关科室的培训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发现率,加强规范诊疗管理,与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防治服务体系,强化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共同推动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