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冬季防寒保暖,积极预防冻伤
本文分类:健康早知道 浏览次数:1081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1-11-08 09:43:28
烟台市气象局11月7日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受强冷空气影响,本地气温将明显下降,为此继续发布寒潮黄色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寒潮引发的降温会不会影响劳动者健康?
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寒冷季节从事农业、环卫、警务等室外或室内无采暖设备的作业,作业人员接触低于0℃的环境或介质(如液态气体),均有发生冻伤的可能,上述人群应重视防寒保暖,积极预防冻伤。
寒潮降温为什么会影响劳动者健康?
寒冷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毛细血管反射性收缩,使血液主要流向体内深部组织,但手部、耳部等裸露部位反而容易因为供血减少而引发冻伤。此外,寒冷还可影响神经系统,导致作业人员手脚不灵、运动失调、反应减慢等,从而增大机械伤害和事故风险。
那么该如何预防低温的健康危害呢?
(1)选择适宜的防护衣物。应为低温作业人员选择导热性小、透气性强的御寒服装。对在潮湿环境下劳动的作业人员,还应发给橡胶工作服、围裙、长靴等防湿用品;
(2)保持衣物干爽。工作时,衣物一旦被浸湿,应及时更换和烘干;
(3)通过饮食和锻炼增加对低温的适应性。适当增加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经常冷水浴或冷水擦身并结合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作业人员对寒冷的适应性;
(4)不宜长时间在低温环境工作。肢端疼痛和寒颤是低温的危险信号,当寒颤十分明显时应停止作业;
(5)低温环境中劳动强度不可过高,防止过度出汗;
(6)禁止低温环境作业人员饮酒。酒精除影响注意力和判断力外,还可增加身体散热诱发体温过低。
工作原因所致冻伤可以申请职业病诊断吗?
根据明确的低于0℃的寒冷环境作业史,或短时间接触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的职业史,具有受冻部位冻结和/或融化后的临床表现,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冻伤。
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
职业性冻伤是一种职业病,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合理有效的治疗, 对预后致残率的降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严寒天气下防寒保暖工作,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在10月13日印发了《关于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低温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及时上报疑似和确诊职业性病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