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系列宣传(八)真忧郁还是瞎矫情?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

听到这样的声音~



年纪轻轻的能有什么烦恼

图片

不愁吃不愁穿的,有什么好焦虑的



世界上比你辛苦的人多多了,他们都没抑郁,你抑郁什么

图片



“想太多”“太矫情”已经构成了这个社会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基础看法。焦虑与抑郁情绪经常不被重视,但是却影响着很多人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个人都尤为重要,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心理健康吗?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作为健康“四大基石”之一,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保持性格完好、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理想状态。

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01 正确认识焦虑和抑郁

一过性或短暂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得到缓解和消除,不用过度担心;

当个体抑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开始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应及时主动就医,及早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

要认识到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自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严重,而是负责任、关爱自己的表现。

02 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焦虑

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多参与户外活动;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适当倾诉与求助;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03 重视睡眠健康

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失眠早醒;

可以通过固定自身作息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04 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

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交流,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心理需求;

多倾听孩子的声音,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人之间发生矛盾时,不可采用过激的言语或伤害行为,不冷漠回避,积极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无法阻止忧伤的鸟儿从我头顶飞过,

但我却能阻止它们在我的头发里筑巢。”


关注心理健康,

赶走忧郁情绪,

让生活充满阳光!

0.2011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