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系列宣传(六)远离“油腻”,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分类:健康早知道 浏览次数:1172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1-09-17 08:43:48
说起中国菜,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油!贼!多!
重油重盐的菜肴确实色泽鲜艳、味道浓郁,但是太油腻的饮食却往往会增加肥胖、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适当的减少油脂摄入,对健康大有裨益。科学“减油”,远离“油腻”,你准备好了吗?
油藏在哪里?
除了日常使用的食用油外,它还经常藏在一些你容易忽略的地方...
如何减油?
首先,养成良好的烹饪习惯,例如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控制总量;选择少油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焖、凉拌等;交替食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
其次,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少吃油炸、油煎类食品,不喝菜汤;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少点外卖,合理点餐。
最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选择脂肪低的食物;从小培养孩子们清淡不油腻的习惯。
用油小误区
误区一:炸过的油继续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将炸过食物的油丢掉,选择二次利用去炒菜。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误区二:习惯用高温油炒菜
很多人习惯等到锅内油冒烟了才炒菜,但此时油温已经超过了200度,油温过高会使油脂发生一系列分解聚合反应,释放出丙烯酸等有害物质。所以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油温过高,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
误区三:土榨油无添加、不掺假,更安全
一些消费者认为土榨油更加传统,风味更佳,因此偏爱食用土榨油。然而,小作坊榨出来的油从未经过安全检测,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由于土榨油加工过程没有精炼这一步骤,没有办法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具有较高的致癌性;其次土榨油容易氧化酸败,炒菜时油烟较大,因此不推荐食用土榨油。